2015年中考物理考纲 总结(中)
三、考试内容和要求
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《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(试行稿)》(2004年10月版)规定的初中(八至九年级)物理课程内容与要求,确定以下考试内容:
1.1.1 质量 A 1.1.2 密度① C 分子 原子 1.2.1 分子 原子 A 1.2.2 分子动理论 A 宇宙 1.3.1 太阳系 A 学生实验 1.4.1 用天平测质量② B 1.4.2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 1.4.3 测定物质的密度 C
说明: ①关于“密度”,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时,不要求计算混合物的密度。 ②关于“用天平测质量”实验,不要求涉及天平的工作原理。
惯性
2.7.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B 学生实验 2.8.1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B 2.8.2 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B 2.8.3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B 2.8.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 2.8.5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B
说明: ①关于“摩擦力”,只限于定性讨论,不要求用公式计算。 ②关于“杠杆平衡的条件”,不要求与“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”进行综合应用。 ③关于“路程-时间图像”,不涉及图线不过原点的情况。
电压
电压表 B 3.1.3
电阻
滑动变阻器 B 3.1.4 欧姆定律 C 3.1.5 串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② B 3.1.6 并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② B 简单电磁现象 3.2.1 磁场 磁感线 A 3.2.2 电流的磁场 右手螺旋定则 B 3.2.3 无线电波及无限电通信A
光的传播 3.3.1 光的反射定律 B 3.3.2 平面镜成像③ B 3.3.3 光的折射④ A 3.3.4 透镜 A 3.3.5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⑤ B 3.3.6 光的色散现象 A 学生实验 3.4.1 用电流表测电流 用电压表测电压 B 3.4.2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 3.4.3 探究电流与电压、电阻之间的关系 C 3.4.4 用电流表、电压表测电阻 C 3.4.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 3.4.6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B
说明: ①关于“简单电路”,不考虑电压表内阻和电流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。 ②关于“串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”和“并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”,限于仅有两个用电器的电路,且电路图必须规范简明。 ③关于“平面镜成像”,限于只有单块平面镜的简单情况。 ④关于“光的折射”,只要求定性讨论,不涉及折射定律的完整表述。 ⑤关于“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”,只要求讨论单个凸透镜的简单情况。
说明: ①关于“功 功率”的计算,仅要求力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情况。 ②关于“动能 势能”,只要求定性讨论,不要求定量计算。 ③关于“机械能”,不要求涉及机械能守恒的问题。 ④关于“热量”,只要求会用公式计算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,不涉及热平衡方程。 《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(试行稿)》(2004年10月版)对“知识与技能”维度中关于现象、概念、规律的学习水平划分为A、B、C、D四个等级,对学生实验的学习水平划分为A、B、C三个等级。
学习水平界定表
维度 学习水平 含义
A 知道 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。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
B 理解 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、意义和主要特征。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
知识与技能
现象 概念 规律
C 掌握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,联系其他相关内容,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。是对知识较深入的认识
D 应用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,综合其他相关内容,解决新情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。是对知识较系统的认识
实验
A 初步学会 根据实验目的,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,正确使用给定的器材,完成观察、测量等实验任务
B 学会
根据实验目的,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,合理选择实验器材,独立完成观察、测量、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,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C 设计
根据学习的需要,确定实验目的,设计实验方案,选择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,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实验方案
过程 与 方法
感受 感觉和接受相关的过程与方法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注意、关注、感到等
认识 认得和区别相关的过程与方法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经历、描述、明白、表达等
运用 选择和采用相关的过程与方法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解释、交流、发现等
情感 态度 价值观
体验 萌发和体会相应的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感觉、感触、了解等
感悟 感知和领悟相应的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领略、激发、懂得等
形成 树立和具有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区别、养成、建立、提高、增强等
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《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(试行稿)》(2004年10月版)规定的初中(八至九年级)物理课程内容与要求,确定以下考试内容:
主题一 物质
密度 1.1.1 质量 A 1.1.2 密度① C 分子 原子 1.2.1 分子 原子 A 1.2.2 分子动理论 A 宇宙 1.3.1 太阳系 A 学生实验 1.4.1 用天平测质量② B 1.4.2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 1.4.3 测定物质的密度 C
说明: ①关于“密度”,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时,不要求计算混合物的密度。 ②关于“用天平测质量”实验,不要求涉及天平的工作原理。
主题二 机械运动
力
2.1.1 力 力的图示 B 2.1.2 力的测量 B 2.1.3 重力 B 2.1.4 摩擦力① A 2.1.5 合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B 2.1.6 二力平衡的条件 C 简单机械 2.2.1 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② B 2.2.2 滑轮 B 2.3.1 压力B
压强
2.3.2 压强 C 2.3.3 液体内部的压强 B 2.3.4 连通器 A 2.3.5 大气压强 A 浮力 2.4.1
浮力
A 2.4.2 阿基米德原理 B
声音
2.5.1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A 2.5.2 乐音 噪声 A
匀速直线运动
2.6.1 机械运动 参照物
A 2.6.2 匀速直线运动 A 2.6.3 路程——时间图像③ 速度 B2.1.1 力 力的图示 B 2.1.2 力的测量 B 2.1.3 重力 B 2.1.4 摩擦力① A 2.1.5 合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B 2.1.6 二力平衡的条件 C 简单机械 2.2.1 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② B 2.2.2 滑轮 B 2.3.1 压力B
压强
2.3.2 压强 C 2.3.3 液体内部的压强 B 2.3.4 连通器 A 2.3.5 大气压强 A 浮力 2.4.1
浮力
A 2.4.2 阿基米德原理 B
声音
2.5.1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A 2.5.2 乐音 噪声 A
匀速直线运动
2.6.1 机械运动 参照物
惯性
2.7.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B 学生实验 2.8.1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B 2.8.2 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B 2.8.3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B 2.8.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B 2.8.5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B
说明: ①关于“摩擦力”,只限于定性讨论,不要求用公式计算。 ②关于“杠杆平衡的条件”,不要求与“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”进行综合应用。 ③关于“路程-时间图像”,不涉及图线不过原点的情况。
主题三:电磁运动
简单电路① 3.1.1 电流 电流表 B 3.1.2 电压
电压表 B 3.1.3
电阻
滑动变阻器 B 3.1.4 欧姆定律 C 3.1.5 串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② B 3.1.6 并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② B 简单电磁现象 3.2.1 磁场 磁感线 A 3.2.2 电流的磁场 右手螺旋定则 B 3.2.3 无线电波及无限电通信A
光的传播 3.3.1 光的反射定律 B 3.3.2 平面镜成像③ B 3.3.3 光的折射④ A 3.3.4 透镜 A 3.3.5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⑤ B 3.3.6 光的色散现象 A 学生实验 3.4.1 用电流表测电流 用电压表测电压 B 3.4.2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 3.4.3 探究电流与电压、电阻之间的关系 C 3.4.4 用电流表、电压表测电阻 C 3.4.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 3.4.6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B
主题四 能量
机械能
4.1.1 功 功率① B
4.1.2 动能 势能② A 4.1.3 机械能③ A 内能 4.2.1 温度 温标 B 4.2.2 热量④ B 4.2.3 比热容 B
4.2.4 内能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A 4.2.5 热机 A 电能 4.3.1 电功 电能表 B 4.3.2 电功率 C 4.3.3 电能的获得与输送 A 能的转化 与能量守恒 4.4.1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A 4.4.2 能的转化与能量的守恒 A 4.4.3 能源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A 学生实验 4.5.1 测定小灯泡功率 C
说明: ①关于“功 功率”的计算,仅要求力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情况。 ②关于“动能 势能”,只要求定性讨论,不要求定量计算。 ③关于“机械能”,不要求涉及机械能守恒的问题。 ④关于“热量”,只要求会用公式计算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,不涉及热平衡方程。 《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(试行稿)》(2004年10月版)对“知识与技能”维度中关于现象、概念、规律的学习水平划分为A、B、C、D四个等级,对学生实验的学习水平划分为A、B、C三个等级。
学习水平界定表
维度 学习水平 含义
A 知道 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。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
B 理解 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、意义和主要特征。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
知识与技能
现象 概念 规律
C 掌握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,联系其他相关内容,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。是对知识较深入的认识
D 应用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,综合其他相关内容,解决新情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。是对知识较系统的认识
实验
A 初步学会 根据实验目的,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,正确使用给定的器材,完成观察、测量等实验任务
B 学会
根据实验目的,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,合理选择实验器材,独立完成观察、测量、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,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C 设计
根据学习的需要,确定实验目的,设计实验方案,选择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,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实验方案
过程 与 方法
感受 感觉和接受相关的过程与方法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注意、关注、感到等
认识 认得和区别相关的过程与方法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经历、描述、明白、表达等
运用 选择和采用相关的过程与方法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解释、交流、发现等
情感 态度 价值观
体验 萌发和体会相应的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感觉、感触、了解等
感悟 感知和领悟相应的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领略、激发、懂得等
形成 树立和具有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区别、养成、建立、提高、增强等
注:原文章转载于
,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,邮箱zixun@changingedu.com